
台灣氣候潮濕又悶熱,跳蚤、壁蝨、蚊蟲幾乎全年都在活躍,不少狗狗因為這些寄生蟲而出現搔癢、掉毛、紅疹等皮膚病問題,有時候我們以為只是過敏,結果其實是驅蟲沒做好,這篇文章會帶你了解狗狗皮膚病的常見原因,還有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寵物驅蟲方式可以幫上忙,不管你是剛養毛孩的新手,還是已經很有經驗的飼主,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的方法。
目錄❯
為什麼寵物驅蟲這麼重要
很多人會以為狗狗癢就是過敏、洗澡不乾淨,但實際上,皮膚問題常常是從跳蚤、壁蝨這些寄生蟲開始的,尤其台灣氣候溫暖潮濕,蟲蟲幾乎全年都在活動,光靠洗澡或剪毛是不夠的,驅蟲不只是皮膚保養的一環,更關係到狗狗的整體健康,甚至影響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。
寄生蟲是皮膚病主因之一
大多數狗狗皮膚病的背後,都藏著跳蚤、壁蝨、疥癬蟲這些惹人厭的小東西,牠們咬了之後不只讓狗狗發癢抓不停,嚴重時甚至會紅腫、掉毛、抓到破皮還冒膿,最常見的情況就是跳蚤過敏性皮膚炎,一隻跳蚤都可能讓狗狗癢好幾天,如果沒有定期驅蟲,很容易反覆發作,讓毛孩過得很不舒服。
驅蟲也保護整個家庭
很多飼主不知道,跳蚤跟壁蝨其實不只咬狗,牠們也會咬人,尤其家裡有小孩或抵抗力比較弱的長輩,更容易被蟲咬紅腫甚至傳染病,狗狗身上的寄生蟲也有機會把蟲卵帶進沙發、寢具裡,久了整個環境都會淪陷,定期幫毛孩驅蟲,其實也是在照顧全家的生活品質。
提早預防比事後治療省事
一旦感染了心絲蟲或嚴重的皮膚病,不只狗狗受罪,看病花的錢跟時間也很可觀,比起等毛孩開始抓癢、掉毛才來處理,平常就固定使用適合的驅蟲產品會輕鬆很多,不用到處問人或看網路偏方,只要早點做,就能讓後面少煩惱。

狗狗皮膚病是怎麼引起的?5大原因一次了解
狗狗的皮膚病不像人類那樣容易察覺,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牠抓癢、舔腳、掉毛,但真正的原因可能藏得很深,不管是跳蚤叮咬,還是食物過敏,發作起來都讓狗狗受盡折磨。

跳蚤、壁蝨與疥癬蟲
這些外寄生蟲是造成皮膚病最常見的元凶,跳蚤叮咬會引發過敏性皮膚炎,造成劇烈搔癢與紅疹,壁蝨則可能攜帶萊姆病等疾病,而疥癬蟲更會造成脫毛與皮膚結痂,還有強烈的傳染性,這類蟲蟲在外面草地或狗狗彼此接觸時最容易上身,不處理的話還會傳染給其他寵物或人。

食物與環境引發過敏
狗狗可能對某些蛋白質(例如牛肉、雞肉)或穀類過敏,也可能對花粉、塵蟎、黴菌等環境中的刺激物有反應,過敏會導致狗狗反覆搔癢、舔爪、耳朵發紅,有時甚至會伴隨消化不良或軟便,這種狀況不容易立刻診斷出來,需要透過排除法慢慢找出過敏源。

黴菌與細菌造成感染
如果狗狗皮膚本身有傷口,加上濕氣或衛生條件不佳,就容易讓黴菌(像犬小孢子菌)或細菌滋生,症狀包括局部掉毛、皮膚發紅、結痂,嚴重時會發出異味或有濃稠分泌物,這類感染常見於腳掌、肚皮、下巴與耳朵周圍。

荷爾蒙與內分泌異常
有些皮膚問題並不是外來刺激造成的,而是身體內部出現異常,像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或腎上腺問題(如庫興氏症),都可能導致毛髮變稀、皮膚變薄、色素沉著或對稱性掉毛,如果狗狗平時懶洋洋、體重改變明顯,也可以從內分泌方向檢查看看。

濕氣重與清潔不足
太潮濕的環境會讓狗狗皮膚長期處於悶熱狀態,久了容易產生皮屑、異味甚至發炎,加上有些飼主洗澡頻率不對,或沒把毛吹乾,就會讓水氣悶在皮膚裡,也可能導致毛囊堵塞與搔癢反應,清潔不是越頻繁越好,重點是正確的方式和乾爽的環境。

4種常見寵物驅蟲方式
說到驅蟲,很多飼主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吃藥或滴在背上這種方式,但其實市面上已經有越來越多元的驅蟲選擇,不一樣的產品適合不同的生活習慣,也能根據毛孩的體質去做搭配。

口服錠或咀嚼錠
這類產品是許多飼主的首選,直接餵給狗狗吃下肚,有些還做成肉塊口味,狗狗會當點心吃掉,口服錠通常能處理體內外寄生蟲,包括跳蚤、壁蝨和心絲蟲,效果穩定、持久,有的甚至一顆可以撐到三個月,不過每隻狗的體質不同,吃藥後要多觀察是否有腸胃不適。

滴劑型 Spot-on
這類產品是在狗狗肩頸部位點上幾滴藥劑,讓它透過皮脂分布全身,來達到驅蟲效果,使用後通常要避免洗澡一兩天,才能讓藥性穩定發揮,Spot-on 型對跳蚤、壁蝨、耳蟎等效果不錯,是不少中小型犬家庭會選擇的方式,操作上也不難,只要毛別太厚就能點得準。

長效型項圈
有些項圈內含驅蟲成分,戴在狗狗脖子上可以釋放藥劑,形成持續性的防護,效果可達6到8個月,這種方式很適合怕吃藥的毛孩,或是飼主想省事不想每個月記一次,唯一要注意的是尺寸與鬆緊度要合適,有些皮膚敏感的狗狗初期戴了可能會有點紅癢,需要多觀察。

噴霧型產品
如果你希望找到比較天然、不經皮吸收的驅蟲方式,噴霧型會是一個輕鬆又實用的選項,像是Baan Pets 貝恩寵物 蟲蟲危機噴霧,就是設計給日常外出或居家加強防護使用,只要距離毛孩10~15公分輕輕一噴,就能在毛髮表面形成保護層,讓跳蚤、壁蝨不容易靠近,它的味道來自天竺葵萃取的天然香氣,狗狗聞起來不會排斥,也不會讓人感到刺鼻。

常見寄生蟲種類與危害
狗狗的皮膚問題很多時候就是從這些寄生蟲開始的,有些蟲你可能從來沒看過,但牠們一旦躲進毛裡,不但會讓狗狗癢個不停,還可能帶來傳染病或更嚴重的健康風險。
跳蚤:皮膚炎
跳蚤是最常見的寄生蟲之一,體積雖小,威力卻很大,牠們吸血、繁殖快,還會引發跳蚤過敏性皮膚炎,讓狗狗抓到破皮、脫毛,更糟的是,跳蚤還會帶來絛蟲、貧血等問題,有時你家地板或床上其實早就躲了一堆跳蚤卵,只是你沒發現。
壁蝨:傳染疾病
壁蝨比跳蚤大一點,咬下去幾乎不會馬上鬆口,常藏在狗狗的耳後、脖子、腳縫等看不太到的地方,除了吸血,它還可能傳染像萊姆病、巴貝西亞症這類比較棘手的血液寄生蟲疾病,治療費時費力,常去草地、山區跑跳的狗狗,特別容易帶回一隻壁蝨。
疥癬蟲:劇癢
疥癬蟲是會躲進皮膚裡的寄生蟲,一旦感染,狗狗會癢到抓破皮、掉毛、長厚厚的痂皮,看起來就像得了皮膚病中的皮膚病,這種蟲還會傳染給人,特別是手臂、脖子這些接觸頻繁的地方,多數需要使用特別的藥物或洗劑治療,不能靠一般洗澡解決。
心絲蟲:影響心肺健康
這種蟲不是長在皮膚上,而是透過蚊子叮咬傳播,在狗狗體內繁殖、盤據心臟與肺部,初期沒什麼症狀,但隨著蟲體增多,會出現咳嗽、喘氣、嗜睡等問題,甚至可能造成心衰竭,心絲蟲難發現、治療也困難,所以定期預防比什麼都重要。
腸道蟲:擾亂消化吸收
像蛔蟲、鉤蟲這些寄生在腸胃道的蟲,會跟狗狗搶營養,導致便便異常、體重下降、毛質變差,年紀小的幼犬若感染嚴重,甚至會肚子鼓鼓的、活動力變差,這類蟲也常透過地面、糞便感染,是很多狗狗在外亂舔亂聞時撿到的麻煩貨。

寵物驅蟲該多久一次?
很多人以為驅蟲是一年一次、打完針就沒事了,但事實上,跳蚤跟蚊子沒有在管季節表的,台灣這種氣候,一年四季都可能遇到蟲蟲危機,要讓毛孩遠離搔癢與皮膚病,頻率真的不能隨便抓。
台灣全年都需驅蟲
因為濕熱又潮濕,不只是夏天跳蚤多,連冬天蚊子都還飛得很活躍,室內環境像地毯、狗床也會躲跳蚤卵,狗狗只要出去草地跑一圈就可能帶「朋友」回來,所以一年12個月都有可能中標,並不是冷了就安全。
每月使用是常見建議
大多數的驅蟲產品(不論口服、滴劑或噴霧)都是設計成每月一次的週期,這樣才不會出現空窗期,像口服錠的效期多半是30~90天不等,噴霧則比較偏向短效、需要依照使用情境補噴,平常有記錄下來、養成習慣最穩。
頻率可依體質調整
如果你的狗狗本身免疫力差、皮膚容易敏感,或是屬於體質比較招蟲的毛孩,就可以根據生活環境稍微調整頻率,像常在戶外跑、喜歡滾草地的狗,可以用口服搭配噴霧補強,生活單純、幾乎都在室內的話,也可以選擇成分溫和的產品定期用。

驅蟲藥使用常見錯誤
有時候不是產品沒用,而是我們用了卻沒發揮它的效果,驅蟲這件事看起來簡單,實際上不少人都在一些小細節上不小心出錯。
劑量錯誤或選錯類型
像口服錠或滴劑,多半是分體重的,如果用錯公斤數的產品,可能會驅蟲力道不夠,或讓狗狗吃得太重造成不適,還有些人會混用貓狗共用產品,結果搞到毛孩腸胃不舒服、皮膚敏感更嚴重,產品背後那張標籤真的不是裝飾,看一下很重要。
混用產品或誤用貓狗藥
有些飼主為了加強效果,會把不同品牌、不同類型的驅蟲產品一起使用,但其實這樣做風險也不小,尤其像貓用的驅蟲產品,有些成分對狗狗來說太刺激,狗狗舔到或接觸到可能會不舒服,狗用就用狗的,貓用就用貓的,真的比較安全。
洗澡時機影響藥效
滴劑類的產品通常需要在乾燥皮膚上使用,並且至少24~48小時內不要洗澡或下水,讓藥性有時間擴散,如果剛滴完就帶狗狗去洗澡,很可能整個藥效就被沖掉了,也有人先洗完澡再點,但毛還濕濕的,結果吸收也不好,這種小細節真的蠻常被忽略。

居家與外出環境怎麼防蟲?
幫狗狗驅蟲是一件事,但要真的減少蟲蟲干擾,光靠用藥還不夠,寄生蟲很多時候不是從狗狗身上長出來的,而是藏在地毯、沙發、草地、鞋底……你想不到的地方,環境沒處理乾淨,就算驅完一次還是會反覆出現。
室內重點區要常清潔
像是狗狗睡覺的床墊、常窩的沙發角落、鋪毛毯的區域,這些地方最容易藏跳蚤卵和蟲蟲孵化後的殘骸,用吸塵器定期清潔,加上熱水洗床墊套、曬曬太陽,其實就能減少很多隱藏風險,噴霧型的產品也可以拿來處理這些空間,用法簡單,毛孩也不會排斥。
戶外回來記得檢查
如果你常帶狗狗去草地、公園、山區跑,回家後可以稍微檢查一下耳後、腳縫、肚子毛比較短的地方,有沒有跳蚤或壁蝨黏在上面,也可以養成習慣回家就補噴驅蟲噴霧,等於幫牠關門前消毒一下,把可能沾上的蟲蟲先擋掉。
除蟲用品要用得對
市面上有很多除蟲地板清潔液、噴霧或芳香劑,但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有寵物的家庭,有些氣味太重的成分會刺激狗狗鼻子,甚至讓皮膚敏感的毛孩更不舒服,挑產品時可以選擇有標示寵物適用、或天然成分比例較高的品項,用起來也比較安心。

FAQ
寵物驅蟲噴霧有用嗎?
噴霧型驅蟲的好處在於使用簡單、作用快速,適合用在外出前或需要加強防護的時候,挑選時可以看成分是不是天然萃取、有沒有寫「寵物適用」。
驅蟲噴霧可以直接噴在狗狗身上嗎?
大部分的寵物用噴霧都是設計給毛髮使用的,噴灑時保持10~15公分距離就好,不用太近,只要產品標示清楚沒有含像茶樹油這類對寵物不友善的成分,基本上味道都偏天然清淡,不會對狗狗造成嗅覺負擔。
狗狗皮膚病容易復發,驅蟲噴霧能幫得上忙嗎?
如果皮膚病背後是跳蚤或壁蝨引起的,噴霧型產品的確能幫上忙,尤其是外出時做為第一道防護,它能減少蟲子接觸機會,也能讓狗狗皮膚少一點刺激,對常抓癢的毛孩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日常輔助,但如果已經出現嚴重症狀,還是要先看獸醫。
狗狗戶外活動後,應該怎麼使用驅蟲噴霧?
回家前先簡單拍拍身上的灰塵,再距離身體10~15公分均勻噴灑在腳、肚子、尾巴下方等蟲蟲最愛躲的部位,若是全身短毛,也可以輕輕噴在背上或脖子,讓防護力更全面,噴完等幾分鐘乾了再梳梳毛,狗狗會比較舒服。
驅蟲噴霧能不能用在床、玩具、沙發等環境中?
可以,只要是天然配方且標示可用於環境的噴霧,都可以用在狗狗的床墊、睡墊、沙發或常活動的地區,使用時可以稍微通風一下,讓氣味擴散,毛孩就能在比較舒服、乾淨的空間活動,跳蚤蟲卵也不容易孵化起來。
總結
狗狗的皮膚病看似只是抓癢掉毛,背後卻可能藏著跳蚤、壁蝨、心絲蟲這些你看不見的小麻煩,與其等到毛孩不舒服才處理,不如從日常生活開始,就做好驅蟲與保養的基本功,只要方法對,皮膚穩定、蟲蟲不上門,狗狗自然活得更自在,飼主也能輕鬆許多,如果你正在找一款好上手又不刺激的驅蟲產品,可以選擇Baan Pets 貝恩寵物 蟲蟲危機噴霧,不管是外出散步前噴一下,還是回家後補噴清潔,甚至噴在床墊、沙發上當居家防護,都能幫毛孩多一層安心防線。